95人!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迎来首批机器人专业

日期:2025-11-10 10:51 浏览:

湖北日报讯(记者冯元跃 致丁硕 杨成武)11月8日至10日,第十​​一届“江城杯”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武汉大学举行。 11月9日上午,赛事配套主题论坛——智能未来、机器人赋能产业与科教新生态论坛在武汉大学雷军科技楼报告厅拉开帷幕。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师生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技术在产业升级、科教融合中的前沿趋势和发展路径。论坛在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小辉教授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序幕。肖小辉指出,机器人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力军智能制造、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等诸多场景深度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今年7月,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致力于搭建跨学科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湖北建设“三高地两基地”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学院现有在校生283人,其中机器人专业首批95人,原机器人实验班学生187人。此外,还有117个自动化专业即将转学。武汉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立独立机器人学院的高校之一。大多数大学的机器人专业仍然隶属于机械、自动化学院r 计算机科学。 “学院整合了电机、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等多学科师资力量,在产学研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刘胜院士团队研发的‘天问’人形机器人,在足部运动、手部操作等基础技术上已达到一定量产水平,在孝感已实现一定量产水平。”肖晓辉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正在建设“数字智能教育通关实验室”,提高通过阶梯式的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肖晓辉说:“以前,每个级别涉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建立这样一个实验室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某学院已经按照模型方案统一了培养计划,提高了机器人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随后,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秘书长阮乐成从实施场景的技术突破,深入剖析了人形机器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谈到了武汉机器人发展明确“应用导向”、着力打通机器人应用场景“最后一公里”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设立23个仿人机器人创新中心。论坛政策宣讲环节,江夏区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最新的扶持政策措施。促进该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也花更多“真金白银”,更加聚焦“抢轨道、加强协调、优化结构”,改形成“33条科技创新文章”。为高科技、高成长项目提供8000万元风险投资支持;对每个产业联合创新实验室提供1500万元资金支持,以更加积极的政策招收人才。当天下午,武汉市“武汉·赢未来”2025年秋季系列招聘活动也来到了武汉大学,1700个优质岗位等待着他们。 11月10日,大赛将举行颁奖典礼。入围“江城杯”总决赛的200支队伍、600余名研究生将决出冠、亚、季军。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